排名
1
加拿大
2
日本
3
美国
4
日本
5
中国
6
挪威
7
瑞典
8
加拿大
9
挪威
10
美国
11
荷兰
12
加拿大
13
芬兰
14
瑞士
15
日本
16
挪威
17
美国
18
芬兰
19
俄罗斯奥委会
20
瑞典
21
美国
22
意大利
23
新西兰
24
德国
25
德国
26
加拿大
27
瑞士
28
澳大利亚
29
日本
运动员
马克斯·帕罗特
大冢健
雷德蒙·杰拉德
国武大晃
苏翊鸣
马库斯·克利夫兰
斯文·托尔格伦
马克·麦克莫里斯
蒙斯·勒伊斯韦兰
克里斯·科宁
尼克·范德费尔登
达西·夏普
雷内·林内坎加斯
尼古拉斯·胡贝尔
滨田海人
斯托莱·桑德本奇
肖恩·菲茨西蒙斯
凯勒·雅维雷托
弗拉季斯拉夫·卡达林
尼克拉斯·马特松
达斯蒂·亨里克森
埃米利亚诺·劳齐
蒂亚恩·柯林斯
诺亚·维克托
莱昂·沃肯施佩格
塞巴斯蒂安·图唐
霍纳斯·博西格
马修·考克斯
飞田流辉
完成成绩
164.75
160.00
158.75
158.25
155.25
151.50
151.00
147.25
146.50
146.00
142.75
142.00
139.50
139.25
136.50
136.00
122.00
107.75
104.25
102.50
93.50
93.00
92.50
90.25
90.00
89.50
75.75
70.00
46.00
比赛规则
运动员采用与破面障碍技巧类似的雪板,从高处滑行而下,通过起跳台起跳,完成各种空翻、转体、抓板等技术动作后落地。
大跳台的场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坡道:向着前沿滑行的滑道。在这个阶段可以调节滑行的速度。
前坡:在这个斜坡上可以做好起跳的准备动作。坡度越大,运动员跳起的高度越高。
前沿:起跳的位置。在这里进行豚跳的话,可以跳得很高。
平面:是前沿和后坡之间的部分。平面的长度决定起跳的高度。
后坡:完成跳跃之后落地的部分。坡度的倾面可以缓解落地的冲击。
决赛时运动员将进行三轮比赛,取不同动作中最佳的两轮成绩之和进行最终的决赛排名。